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简介

发布日期:2017-06-23    浏览次数: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物理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主持。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制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设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简称全国竞委会) ,统一领导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常委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常委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聘任,组成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可设名誉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聘任。常委会下设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简称命题组)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办公室(简称办公室)等工作机构。命题组负责预赛、复赛理论试题及决赛的理论、实验试题的命题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竞赛的日常事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一项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得到教育部的同意和支持。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徒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中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包括预赛、复赛和决赛。在校高中学生可向学校报名,经学校同意,由学校到地方竞委会指定的地点报名。凡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均在地方竞委会指定的地点参加预赛。预赛只进行理论考试,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办公室统一制卷。各地方竞委会组织赛事和评定成绩。预赛满分为200 分,竞赛时间为3 小时。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参加复赛。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题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办公室统一制卷。满分为320分,竞赛时间为3小时。由各省竞委会组织赛事和评分;实验考试根据《关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由各省竞委会命题、组织赛事和评分,满分为80分,竞赛时间为3 小时。实验考试的日期、地点由各省竞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各地方竞委会根据学生复赛的总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之和)和全国竞委会分配的名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对于在上届决赛中成绩较好,以及在当年举行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银、铜奖的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全国竞赛委会确定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名额。

决赛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决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竞赛时间各3小时。理论满分为280 分,实验满分为120分。由组委会聘请高校教师阅卷评分。由常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奖组,由评奖组核审学生决赛成绩,提出获奖名单,最后由全国竞委会审议通过。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00名左右,二等奖120名左右,三等奖140名左右。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从2001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确定了五项学科竞赛与高校招收保送生制度的关系,即复赛中获得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等奖的学生,具有高校招生中“保送生”的资格。

从1985年开始,中国物理学会决定,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成绩优秀者中,选出我国准备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集训队,再经过进一步的考核,最后选出参赛学生。

从2014年起,国家教育部取消了复赛中获得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等奖的学生,具有高校招生中“保送生”的资格,又重新规定了物理学科竞赛与高校招收保送生制度的关系,即获得决赛中前50名一等奖的学生,具有高校招生中“保送生”的资格。